校內(nèi)新聞
銘記歷史,致敬重生
時間:2019-05-20 11:38 作者:趙婷婷 來源:未知 閱讀次數(shù): 次
2008年5月12日,四川省汶川地區(qū)發(fā)生了自新中國以來最為可怕的災難——8.0級大地震,地震造成7萬余人遇難,37萬余人受傷以及巨大的經(jīng)濟損失。為此,我國把每年的“5月12日”定為了“防震減災日”。
為了紀念四川汶川大地震故去的人們,也提醒老師和同學們前事不忘后事之師,增強全社會防震減災意識,合肥七中在五月份黑板報評比中突出了“深切悼念汶川地震,銘記歷史,致敬重生”這一主題。
班級文化建設是高中校園文化建設的關鍵部分,作為一種特殊的教育力量,影響著高中生的人格塑造和素質養(yǎng)成,從而深刻影響學生的全面發(fā)展。而黑板報是班級文化建設的主戰(zhàn)場,是學生交流、學習、勵志、自我展現(xiàn)的舞臺。黑板報以其方便快捷、靈活多樣的內(nèi)容,多角度地對高中生進行愛國主義、集體主義教育,提升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觀念,培養(yǎng)他們正確的世界觀、人生觀、價值觀。
在本次的黑板報評比中主要有以下幾個較為突出的觀點:第一、我們要樹立足夠的危難意識,珍愛生命。災難往往發(fā)生在不經(jīng)意的平時,又常常是突然給人以致命的打擊,所以,需要我們有居安思危的危難意識。第二、我們要學習應急避險知識,提高應對突發(fā)時間的能力,掌握必要的自我保護能力,最大限度的保護自己,為生命設防。第三、努力學習科學知識,為科學事業(yè)發(fā)展貢獻出一份力量,預測地震。古今中外,人類對地球的探索就從來沒有停止過。從張衡到李四光,我們有著非常令人驕傲的科學進展。我們青少年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,將來能夠為人類事業(yè)作出貢獻。
當悲傷傾盡,有我們眾志成城;當淚盡血續(xù),有我們守望相助。若此,則天變?nèi)圆蛔阄?,人言仍不足恤,我們?nèi)詫⒁虼双@得文明與前行的力量。
- 上一篇 : 人工智能助力教育 智慧教育增效課堂
- 下一篇 : 數(shù)據(jù)采集分析輔助教學 聽說能力提升已見實效